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汪 飞
作为我市老牌建筑施工企业和首家特级资质企业,改变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江苏弘盛集团一马当先。弘盛集团设立江苏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成为全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付诸实施的企业。弘盛集团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位于城南新区兴区路与新畅路西北侧,规划面积63亩,包括12000平方的PC厂房、中央移动台、叠合板及钢筋加工三条自动化生产线以及12000平方的仓库堆场,项目已于2017年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正紧锣密鼓有序推进,预计将于2017年下半年建成并逐步投入生产。规划的二期工程位于高邮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车樊线以南、赫旺河以西,占地180亩。弘盛集团强势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背后,实则是大量基础工作的支持,而其真正的深意则在于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引擎,逐步完成传统建筑施工业务的转型升级。 一、准确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含义是基础 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这种施工方式有哪些好处?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实施建筑产业现代化前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1、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指在工厂生产施工所需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连接来完成工程施工,业内还赋予了它一个更直白的名字,叫装配式建筑,也就是说把原来通过现场浇筑而成的墙、梁、柱、梯、板等,全部放在固定厂房由特定设备进行生产,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成完整的建筑。与之相关的还有个装配率的概念,通过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组装占整个建筑的比例是多少,它表明了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整个建筑行业目前的装配率大概在5%左右,弘盛集团初步设定的装配率力争达到30%,即达到市政府要求的创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市”的装配率标准。 2、这种施工方式有哪些好处。一是避免产生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实际上这应该是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最初动力,装配式建筑是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工厂模块化生产的部品、部件达到一定批次、批量,且施工现场组装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一个阶段的积累后,整个装配式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将远远高于传统施工方式。三是推行装配式建筑能加快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特别是国家大力推广的BIM技术,通过固定的工厂化生产,将更有利于将BIM贯穿于规划、开发、设计、投标、施工、运维等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四是能促进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特别是钢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将对化解我国钢产能过剩产生积极作用,这与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谋而合。 3、装配式建筑还面临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市场存在不稳定性,大多数业主单位对这种新兴的施工方式持观望态度,特别是企业开发单位,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质量等不放心,只有在各级政府有力推动、公建项目有序引导下,具备条件的项目直接明确采用装配式施工、确定一定的装配率,或者借鉴发达地区做法,将装配式施工直接明确到土地出让条件中,装配式建筑才能逐步赢得公众和市场的认可。二是装配式设计标准、规范体系还不够成熟,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与装配式部品部件一体化集成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还不健全、统一。三是装配式施工对企业资金实力、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有了更高要求,实施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的厂房、生产线、大型机械设备等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而且回报周期长,更重要的是只有装配式施工达到一定量的不断累积,企业的投入才能逐步收回及盈利;另外,目前施工队伍的技能水平与装配式施工现场组装的要求不匹配,重新组织新的施工队伍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不断靠实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措施是关键 弘盛集团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目标得以达成,离不开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大潮流、大环境的驱使,也离不开弘盛集团对各项具体工作的精心安排、精益求精。 1、多方走访调研,学习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论证装配式施工的可操作性、可行性。从2015年开始,弘盛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亲自带队,多次组织内部精干技术力量,深入已成功实施建筑产业化的大地集团、中南集团、江苏华江等企业进行考察、学习、调研,就装配式生产及施工的具体问题与兄弟单位进行面对面讨论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也正是每一次的学习论证,坚定了弘盛集团决策层决定投资装配式建筑的决心。 2、细化装配式实施方案,充分融合各方面意见,保证方案切实可行,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弘盛集团聘请了业内顶尖企业沈阳卫德集团进行装配式建筑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形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2016年12月4日,弘盛集团邀请高邮市发改委、城建局、国土局、规划局、建管局、城南新区等部门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装配式实施方案论证会,就方案可行性及建筑产业现代化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选址及用地红线划定、扶持政策、相关奖励及优惠等具体事项进行全面深入论证,进一步增强了方案的可行性,并为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3、在不断提升自身对装配式建筑认知度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推介、现场观摩等方式取得各层面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可,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弘盛集团多次组织内部人员及相关单位观看、学习沈阳卫德、湖南远大装配式生产基地及产品生产和安装的视频及影像资料,加深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程度。2017年3月13日,弘盛集团组织人员赴安徽建工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装配式建筑,该基地为“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首批示范基地”,总投资2.5亿元,占地192亩,主要生产预制楼梯、阳台、叠合板等部品部件,年产30万立方,能满足120万平方的装配式需求,基地运营良好,且与弘盛集团投资有很多相似处,值得学习借鉴。这次活动弘盛集团还特地邀请了市政府分管领导、建管局及城南新区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全程参加,活动中详细向考察组介绍装配式生产工艺、技术、流程,分析装配式的质量、安全、成本,参观PC工厂及产品的应用组装,在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大家都表示,通过现场看、实地听,他们对装配式建筑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知和认可,正是基于此,弘盛集团推进装配式建筑才得到了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4、不断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人、财、物的投入。弘盛集团总经理亲自挂帅,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小组,并抽调骨干技术力量为成员,另外还从在职人员中筛选了数十名拥有施工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特长的人员,赴沈阳卫德公司带薪进行为期近4个月的装配式建筑的学习培训,弘盛集团全部负担培训、生活、交通等相关费用,加上前期的调研开支、咨询服务费用、土地等方面的投入,弘盛集团可以说是不惜重金,而这种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还是在大多数建筑企业面临工程款回收难、银行贷款收缩的情况下进行的。 5、千方百计落实装配式施工项目。根据我市对装配式施工的规划,2017年将是我市装配式施工的示范期,将会有5—7万平米的装配式施工面积,起步阶段至关重要,弘盛集团瞄准市内各个项目动向,积极争取以装配式进行施工,目前已经在对接的城南新区学校等项目已经初步确定进行装配式施工,且该项目采用的设计方式正是装配式,直接与弘盛集团的装配式施工对口。另外,弘盛集团自己投资开发的个别项目也将部分采用装配式施工,加上目前正在跟踪的其他几个意向性项目,今年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 弘盛集团“勒紧裤腰带也要上”、笃定心思投资装配式施工,是主动融入发展潮流的需要,是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市”的号召,更是企业自身转型升级、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座崭新的现代化装配式部品部件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在城南新区拔地而起,它将引领我市迈向“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市”的步伐,由它生产的部品部件及对应的装配式施工方式还将覆盖、辐射、带动周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普及和兴起,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装配式建筑将以它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升级为弘盛集团发展的新引擎,带动弘盛集团这艘我市的“建筑业航母”转型发展、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