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建筑业协会 雷锋太 中国分南方、北方,江苏省有苏南、苏中、苏北,江都虽是一个区,面积仅1332平方公里,却也有南北之分。以中部的邵伯、丁沟、郭村划线为分界,南面为高沙地区,北面是里下河地区。 首先是南北土质不一样,以仙女、大桥、吴桥、浦头、宜陵几个镇为代表的南片区,除沿江少数村为粘土外,其余均为沙土地。以小纪、樊川、武坚、真武为代表的北片区则以粘土地为主。由于土质不一样,南北种植品种也有差别,上熟都长麦子,而下熟北片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南片过去大都种植旱谷作物,品种有玉米、高粱、谷子等。昌松是高沙区的腹地,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蹓,“波斯六和庄,荞面疙瘩汤,一年吃了三吨饭,还是占的亡人光”。也就是说这一地区每年只有清明、七月半和过冬三个鬼节才舍得煮米饭敬祖先,平时只吃粗粮。可见当时高沙区大米的精贵。直到七十年代初,大面积平田整地旱改水之后,才人为地改种水稻,但这并非是原生态。 南北环境也不一样,南片沙土地,通透性好,雨住路干,河沟偏少,交通相对方便。而北片粘土地,含水量较大,且沟河纵横,交通相对麻烦点。也正因为如此,南片人爱用车作为交通工具,运输时在大路上用板车,到田埂上则有独轮车,过去还有马车、驴车。而在北片,过去的运输是以船为主,运货有货船,代步有客船,积肥有罱泥船。也因地理原因,南片大路通天,车水马龙,而北片则是沟河纵横,船只穿梭。行人过河要架桥,桥下又要行船,故北片到处可见南片人见之胆颤且寸步难行的独木高桥,此乃当初水乡一景,而在南片是看不到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今南北都已公路成网,汽车穿行了。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南北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也有差异,南片的人相对爱面子,俗话说,“穿是威风、吃是真功”,南片人比较注重仪表,对衣着打扮豪不含糊。而北片人注重实惠,对吃喝饮食比较讲究。南片人十分好客,来人招待小盘小碟摆上一桌;而北片人待客非常实在,来了人杀鸡烧鹅大盆盛装不做表面。就连说话也有区别,南片人多点委婉含蓄,注意艺术;而北片人比较直率豪爽,图个痛快。做事吃饭,南片人用一字方言“揪”,而北片人则喊一声“兜”。就连婚丧嫁娶生日满月,南北风俗也各有不同。真是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江都虽不大,南北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