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期刊
        协会期刊
 

 

 
协会期刊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期刊
 
“建筑之乡”的企业为什么失去了家乡的市场——江都区建筑市场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3日 信息来源:扬州市装饰行业协会
                                       江都区建筑业协会装饰建材分会会长  雷锋太
    近来,不少江都建筑和装饰企业向我会反映,他们在本地建筑市场竞争中常常失利,目前江都建筑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已被外地企业占领,“建筑之乡”的建筑和装饰企业已经在家乡失去了优势。为弄清缘由,我会开展调研,情况证实——
江都建筑企业在本地建筑市场竞争中严重失利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果:2015年1-12月,通过江都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履行招标程序的全区建筑工程项目总数为245项,其中被扬州市直和邗江、广陵、高邮等地企业(以下简称“江都外市内企业”)中标的项目是96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40%;被扬州以外的企业(以下简称“市外企业”)中标的55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22%;而江都本地企业中标的项目是94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38%。而2016年1-6月的半年中情况更糟,江都全区共有履行招投标程序的工程项目120项,而被江都外市内企业中标的是55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46%;被市外企业中标的是36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30%;而真正江都本地企业只中标29项,占工程项目总数的24%。调查还发现,江都建筑企业不仅在江都本地市场占有份额不足,在扬州大市及周边区县承接到 的工程也为数廖廖。近年来江都本地工程量本来就大幅锐减,现在又被外地施工企业抢去大部分,这让那些以干本地工程为主的江都中小企业出现了较大的生存危机。为什么在全国各大建筑市场甚至在国际市场都能叱咤风云、游刃有余,建功立业的江都建筑队伍却在家门口翻了船呢?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找出了——
江都建筑企业在本地市场失利的原因
    分析江都的建筑企业,大部分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江都建筑企业大部分属外向型企业,历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外市场的开拓上,精兵强壮放在市外擒龙捉虎,屡创佳绩,而在家乡则属“留守儿童”,守守摊子,业绩平平。二是江都建筑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全部彻底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不象市直企业和部分区、县一些骨干企业,仍由国有资产占大股,资本相对雄厚,融资能力也强。三是江都建筑行业老企业多,机制老化,加上深化改革不够,激励措施不力,致使人才严重流失。也正因为以上原因,江都建筑企业在本地市场上出现了“三失”的问题。
    1、不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使江都企业失分。近年来,扬州市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的商务标、技术标、信用标“三合一”综合评标办法。扬州市建设局从保护本地企业利益出发,修订了《扬州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外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表彰事项均不在优良信用评价记录申报范围内”,还明确“市外项目获得的表彰均不在优良信用评价记录申报范围内”。这一修订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增强本地企业的优势,保护本市企业的利益。但作为外向型的江都建筑企业就如同是外地企业,同样也失去在扬州的竞争优势。因为江都企业每年所获的表彰奖项包括优质工程,绝大部分都在外省、市,他们受表彰的奖项到了扬州就不能计算信用分,目前扬建集团信用分是263分,邗建集团信用分是198分。而江都建设集团在全省排名靠前,但在扬州的信用分只有126分,江建集团信用分是117分。据江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工程招标中的信用标比例虽然只有5分,但按分值折算后,江都的龙头企业基本每次开标后总是比区外骨干企业少0.8-0.9分,往往江都企业就因这信用分的微弱差距而在定标时败北,痛失在家门口的工程任务,十分可惜。而且区外骨干企业接本地工程多,创优工程跟着多,形成良性循环;而江都骨干企业接本地工程少,创优工程自然也少,又形成了恶性循环。
    2、市场的恶性竞争使江都企业失利。当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到了白炽化的程度。有些外地企业负担轻,机制活,本来就有一定优势,更有一些不良企业恶性竞争,有意压价滥做,把报价做得使正规企业难以接受。加上目前又是推行低价中标方法,这一状况使江都一些正规企业较难应付,并在工程招投标时失利。也正因为竞争激烈,几乎所有业主都提出大额垫资的条件,迫使一些资本积累不足,融资能力较差的江都民营企业望而怯步,被迫退出竞争。
    3、企业管理上的缺陷使江都企业失人。据招标办工作人员透露,江都被市外企业中标的工程,绝大多数还是江都的人干的。在工程招投标时,一切手续程序确实是外地企业按规定办理,但到工程定标或开工时才发现,真正干工程的还是江都某企业的人员。可能因为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加上一些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利益驱使,不少原江都企业的骨干人员跳离本单位,借用外地企业的牌子,交外地企业费用,仍在江都承接工程。不仅挤占了江都建筑企业的任务份额,也使江都建筑业的税收和利润无形中流向外地。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感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不仅影响江都“建筑之乡”的形象 ,也拖江都建筑业发展的后腿,甚至会丧失江都建筑队伍的发展信心。为此,我们——
对本地建筑业的管理提几点建议
    1、请求相关部门调整信用评价体系。扬州建筑业管理部门修订《扬州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内容及标准》,出发点无可非议,是为了更多地维护本地企业的利益。但这一修订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的负面影响,哪就是为外向型企业带来不公平。这些外向型建筑企业不在家乡争市场,跑到外地打天下、创业绩、铸品牌,但他们在外地市场所创的荣誉(国家级除外)均得不到扬州建设主管部门的认可,这明显打击了建筑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扬州是建筑大市,应该从政策上鼓励企业下大力气到市外、省外、国外去开拓市场、建功立业,这才是扬州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但遗憾的是扬州现行的信用评价体系是与这一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建议相关部门应从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出发,对本地企业在市内、外所创的业绩和荣誉一视同仁,(外地企业可除外)均作为信用评价内容。
    2、要加强与扬州骨干企业的协调工作。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必然相互恶斗,结果也必然是两败俱伤。为了减少企业间的恶意竞争,请求区领导和相关部门与扬州建设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能否动员扬州信用分数高的扬建、邗建不进入江都市场竟标或不给江都中小企业挂靠。据说高邮市领导就已与扬州相关部门协调,搭成这类君子协定。目前高邮市内工程招投标的竞争烈度已趋于平和。
    3、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大检查执法力度。针对本地人员挂外地企业牌子在江都承接工程的问题,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在外地企业来江都注册时,就应甑别是否属于非法挂靠,如属挂靠应及时制止。开工后要不断抽查外地企业的项目经理等各类管理人员是否到位,如不到位即予重罚,要让这些挂外地牌子在本地抢工程的人员付出较高的代价。此外还可以对恶意跳槽,甚至损害原企业利益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建立黑名单制度,让这类人在江都失去生存的市场。
    4、企业要强化管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并减少人才外流。要督促江都建安企业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根据扬州市信用评价内容,多创优质工程,争取更多表彰,努力提升信用等级。各企业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内部机制。要以股份、待遇、事业、感情来凝聚人才,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减少人才外流,避免他们另起炉灶,成为新的竞争对手。从而以稳定保证江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协会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毓贤街商业街区20栋 联系电话:87326539
Copyright @ 2013 Tobos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扬州装饰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9351号-1 苏公网安备32100202010607